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1.通知:霜降将至,全城皆兵,同仇敌忾,共御强敌,保暖防寒,谨记在心,短信一条,祝福满满,联系间断,友情不断。祝平安幸福!
2.九一八日,风雨潇潇,惨痛记忆,仇恨刻骨,日月同悲,全国哀悼。警笛声声,追思往昔,缅怀先烈,展望今天,同仇敌忾。九一八纪念日,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努力奋斗,保卫中华!
3.万灵宗十大化神长老中大部分都是几十年前韦宏天与韦宏宇做散修时的散修好友,在韦宏天成立万灵宗后才来投奔的,此时面临外敌,便是同仇敌忾,义气愤发。
4.看到兄弟队伍开赴前线,与自己同仇敌忾保国杀敌,杨举兴奋之余便走上前,想与这支队伍打个招呼,问个番号。
5.各地民团积极响应,“城厢内外,各榜长红,约剿杀外人,同仇敌忾”。
6.我们也从经验中学习到重要的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抛弃了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曾解除动员,但在面对同仇敌忾的威胁时,却迅速重新武装并研订和平时期的安全条约。
7.方今四海横流,国亡无日,惟有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庶可见封土获全,邪谋消阻之日……
8.于浩有些悲凉的看着眼前的众人,特别是那些同自己一样的庶民,他们之前还在愤恨的咒骂为富不仁,此时却与贵族子弟“同仇敌忾”。
9.两只凶兽还重来没有这么同仇敌忾过,这倒是他们开启灵智以来第一次同心合力合作。
10.西方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平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过程。
同仇敌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造句:小明和小松是情敌,都喜欢小红,但是这一天班上突然来了个转校生也喜欢小红,于是乎小明和小松暂时结成同盟,同仇敌忾地一起对付新来的转校生。
同仇敌忾,汉语成语,拼音是tóng chóu dí kài。指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出自 《诗经·秦风·无衣》。
【注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
指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全释义】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结构】动宾结构 【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众人一条心 【反义词】自相残杀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