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
宋 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冲口而出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
1.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时要三思,不要冲口而出。
2.切勿出言不逊,一旦骄傲的言辞冲口而出,就不易把它们追回。
3.爸看到妙处,不禁冲口而出地叫了声好。
4.他看到问题就冲口而出了。
5.这话未加思考就冲口而出。
6.情急之下,我将隐藏已久的秘密冲口而出。
7.女儿冲口而出的一句话却让他再度陷入沉思之中。
8.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去问孩子,孩子冲口而出的意见,往往就是最精确而实际的答案。
9.他恨她幼稚伤害的话冲口而出也许我们结合错误了。
10.吸血蝠指挥官突然张嘴,一长两短,三声尖锐地厉啸冲口而出,地面上的比蒙部队中,几个联队指挥官一听到这尖锐刺耳地啸声,顿时齐齐高喝“坎帕斯!进攻!!”。
冲口而出,汉语成语,
拼音是chōng kǒu ér chū,
意思是形容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出自《跋欧阳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