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内忧外患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1.他以英法两国人民受科学精神影响,国家蒸蒸日上,其国力足以左右全球说明,以科学之精神为立国之根基,陶铸人民,蔚成民气,国家才能无内忧外患,人民才能享自由之幸福,毫不受人欺凌。
2.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据,横征暴敛、兵连祸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全国人民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3.清朝末年,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面临内忧外患。
4.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与自强求富的基本要求。
5.吴时来的诗歌、散文反映了一位正直忠贞的封建官员在内忧外患、时局动荡的社会里的苦闷、徘徊、理想和追求,抒写了一位忠君爱民的正直人士的艰辛和苦难,表现出善于抒情、通俗典雅的艺术特征。
6.晚清时期,虽然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但是御窑厂依然为皇室烧造了不少的瓷器艺术精品。
7.当前帝国内忧外患,已呈日薄西山之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前如无其它大的变故,尚可维持。
8.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内忧外患,贞观之初,疮痍满目,百业凋敝,陛下殚精竭虑,食寝不安,继承先帝之大业,励精图治,果敢创新。
9.希拉里对华府政治驾轻就熟,处事折冲连横,当选后确能拾遗补阙,成为内忧外患的美国目前最需要的领导人;而奥巴马初生牛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号召力大。
10.然而,在自身金融体系充满“内忧外患”的亚洲市场上,出现昨日大涨的局面,更像是“昙花一现”。
鄢陵之役,晋伐郑,荆救之。大夫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
今吾司寇之刀锯日弊,而斧钺不行。内犹有不刑,而况外乎?夫战,刑也,刑之过也。
过由大,而怨由细,故以惠诛怨,以忍去过。
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
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
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必偏而后可。偏而在外,犹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难。
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内外交困与内忧外患区别是。内外交困意思是里里外外都出于困难的境地。出处姚雪垠《李自成》:休再啰嗦,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内忧外患意思是国内不安定,并有外来侵略,形势危急。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出自《国语·晋语六》《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意思是:据我所知,您凡出宿于外而不列鼎进食,不是有内忧,就是有外患。现在您出宿外舍而不列鼎进食,既然没有内忧,所以我知道桓公您一定将要外出了。
内忧外患这个成语,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