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兵不厌诈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1.正所谓兵不厌诈,英格兰早前声言朗尼不会在今仗复出,不过朗尼终在下半场以后备身份上阵。
2.兵不厌诈,战场上一定要小心谨慎。
3.恋爱和战争是不择手段的;兵不厌诈;情场如战场。
4.兵不厌诈,只要能迷惑敌人,我们就有了主动权。
5.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带兵打仗的时候,经常在他身上看到兵不厌诈的身影。
6.奥运之兵不厌诈的赛场竞技,胜负之间,有时求金心切,有意无意间会有一些正规动作以外的举动。
7.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不择手段。
8.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兵不厌诈,我们必须利用智谋和经验去生存。
9.战场上讲究兵不厌诈,所以将领们会想出各种计策赢取胜利。
10.这次比赛的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兵不厌诈,在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一定要小心为妙。
兵不厌诈:厌,厌弃;诈,欺诈。作战不厌弃制造假象。 指用兵时为了克敌制胜,可尽可能采取欺诈的方式迷惑敌人。 出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句:我可知道曹丞相很会用兵,兵不厌诈,他不是惯会使用诈术吗?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辞典》
楚成王(?-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