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

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

兵不厌诈
  • 兵不厌诈的读音bīng bù yàn zhà
  • 兵不厌诈的繁体兵不厭詐
  • 兵不厌诈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兵不厌诈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 兵不厌诈的年代古代成语
兵不厌诈的解释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兵不厌诈的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兵不厌诈的用法

兵不厌诈主谓式;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战胜敌人。

兵不厌诈的典故

  •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用兵不厌诈造句

1.作战不仅要靠勇敢,还要讲智谋,所谓兵不厌诈,就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2.对付敌人,有时,我们还要兵不厌诈,我们平时要尽量保持低调和自强不息。

3.正所谓兵不厌诈,英格兰早前声言朗尼不会在今仗复出,不过朗尼终在下半场以后备身份上阵。

4.兵不厌诈,战场上一定要小心谨慎。

5.恋爱和战争是不择手段的;兵不厌诈;情场如战场。

6.兵不厌诈,只要能迷惑敌人,我们就有了主动权。

7.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带兵打仗的时候,经常在他身上看到兵不厌诈的身影。

8.奥运之兵不厌诈的赛场竞技,胜负之间,有时求金心切,有意无意间会有一些正规动作以外的举动。

9.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不择手段。

10.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兵不厌诈,我们必须利用智谋和经验去生存。

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兵不厌诈的意思?

兵不厌诈:厌,厌弃;诈,欺诈。作战不厌弃制造假象。 指用兵时为了克敌制胜,可尽可能采取欺诈的方式迷惑敌人。 出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句:我可知道曹丞相很会用兵,兵不厌诈,他不是惯会使用诈术吗?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辞典》

兵不厌诈的故事,兵不厌诈的主人公是谁?

楚成王(?-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兵不厌诈可以取哪些名字
兵不厌诈的近义词
  • 【发音】bīng bù yàn quán
  • 【解释】见“兵不厌诈”。
  •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兵不厌诈的反义词
  • 【发音】xiān lǐ hòu bīng
  • 【解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