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偷工减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吾知道火器不好使的原因,一半是现有火器确乎使用不便,另一半则是军器局这些家伙贪墨成风,致使火器制作偷工减料,上了战场火器不堪使用。
2.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死后将打入刀锯地狱。
3.以笔者揣测,当年建造这些华侨建筑时极可能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致使其“身娇体弱”、“英年早逝”。
4.跟试音室不规则墙体吸音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所以并非是偷工减料的行为。
5.第三,近年不时曝光的月饼掺假霉变、偷工减料、添加剂多等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现象,使大众有口难张、有饼难咽。
6.不像中国国内不少木制家具,外面用贴面,里面用木屑板或机制板,看看价格便宜,实际“偷工减料”,还有胶水散发出来的甲醛污染。
7.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昔日鼓励学习推广的轮胎橡胶环保再生技术,却因为锦湖天津工厂生产环节的混乱,转身成为偷工减料的黑典型。
8.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9.说白了,此事体大,直接关系到自家性命,容不得半点马虎,除非他活腻了才会这上面偷工减料。
10.同时,一部分中、小型家装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等现象。
偷工减料导致工程不合格并不一定犯罪,要触犯了法律才会犯罪。由于不合格的工程一般是由业主向施工单位追责,而不会针对个人。至于个人的责任,是由施工单位内部进行处理,比方说降薪降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