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偷工减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一些建筑工程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大大下降。
2.自以为得计,包工头无法偷工减料,捞不到大钱。
3.工厂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严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劣质产品出厂。
4.有的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地偷工减料、偷税漏税。
5.这项工程在施工时偷工减料,致使工程质量低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6.李叔叔的工程队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7.我们建筑公司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的行为发生!
8.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千万不可耍小聪明偷工减料。
9.不管生产什么产品,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会影响销路。
10.那个厂偷工减料制造劣质的皮鞋,工商部门已予全部没收和销毁。
偷工减料导致工程不合格并不一定犯罪,要触犯了法律才会犯罪。由于不合格的工程一般是由业主向施工单位追责,而不会针对个人。至于个人的责任,是由施工单位内部进行处理,比方说降薪降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