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偃武修文是什么意思

偃武修文是什么意思

偃武修文
  • 偃武修文的读音yǎn wǔ xiū wén
  • 偃武修文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偃武修文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偃武修文的年代古代成语
偃武修文的解释

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偃武修文的出处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偃武修文的用法

偃武修文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停止战斗。

“偃武修文”这个成语怎样理解?

偃武修文释义: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拼音][yǎn wǔ xiū wén][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历史上唐太宗“偃武修文”为什么能“贞观之治”,而宋朝“重文轻武”却致使灭亡?

唐朝“偃武修文”和其经历的战争有关系,隋末时,战火频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唐朝统治者必须休养生息,安定社会生产,才会使封建统治安稳。

宋朝重文轻武,是因为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权利,以文人代替武将管理地方事务;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经验,认为权利过重,会有谋逆之嫌疑;宋代科举考试发达,文人辈出,使宋代文学发展得百花齐放。

一、唐太宗即位时,为什么“偃武”?

唐太宗在位之时,政治相对清明,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的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在隋末征伐过重的教训下,唐太宗任用贤能,广开言路,自我克制,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浩大的力量,总结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特别是唐太宗刚即位之时,更是把这样理念进行到底,他爱惜民力,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征发徭役。隋末的奢侈淫糜加快了灭国脚步,唐太宗知道这样做的弊端,甚至不轻易大兴土木。他还消除冗官冗员,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唐太宗与民休养的重大决策。

唐太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对内整顿国家制度,对苍生百姓予以尊重,安定民生,对外也毫不怯懦,他打击北方强权东突厥,扩大唐帝国在周边的影响,从内外政策来看,唐朝并不是轻武,只是不轻易发动战争而已。

唐朝疆域辽阔,唐太宗并不是轻武之人,在必要的时候,对于打击北方强权政治也绝不手软

二、唐朝为什么“修文”

唐朝重视文化发展,1.设馆兴学;2撰经修史;由于唐初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化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唐诗在此时百花齐放,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人,唐初的政治措施开明,社会矛盾缓和、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生产恢复发展,社会秩序安定,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在文化沃土上开花结果。社会安定,广大文人墨客创作情绪更加激荡。

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呢?

1、唐太宗以隋亡为镜

隋末的民变,各地的割据势力,让唐太宗深刻的明白人民的力量,唐太宗以史为镜,常常引以为戒,克制欲望,善于纳谏,在君臣的努力下,终于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2、一个贤明的领导人,是国家之幸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整饬吏治,薄赋尚俭,致力复兴文教,使隋末留下来的遗患得到了解决。

3、唐太宗麾下人才济济

太宗手下名臣辈出,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魏征更是直言善谏。

4、唐太宗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

他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裁撤无用官员,解决了冗官,减轻百姓负担。

5、唐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他并不是从来不用武力,而是用到刀刃之上,太宗用武,四方来朝,声威远播。

正因为有了休养生息,唐朝才使得民生改善,“偃武修文”更让大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贞观之治”。

三、宋朝为什么形成重文轻武呢?

由于宋太祖争夺天下之时,看到唐末的军阀割据,武将把持朝政,使得天子权利得不到发挥,手握重兵的军阀各自为政,朝廷权利视同摆设。所以宋太祖认定只有重文轻武才是平定乱世之根本,但是他只考虑了国内的斗争,没有看到国土边疆的安危问题,特别是北宋之时,周边强敌环视,厉兵秣马的等待蚕食中原沃土。

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称为宋太祖。他以武力夺得政权后,他害怕武将权利过大,遂“杯酒释兵权”,来了一个过河拆桥的戏码。从一开始,宋太祖就不相信武将会乖乖臣服自己,他担心武将篡位。所以他用文官代替武将治理地方事务,他想到了篡位的事,但是没有想到以后北方强敌,金、辽之事。

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成功后解除武将兵权,但是他却忽略了周边的强敌。

宋朝时的科举制度发达,文人墨客辈出,特别是词的发展,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甚至出现了很多流派,柳永、苏轼都是宋代杰出的词人,宋代重文的国策,使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特别是宋初之时,词多以伤春悲秋为主,到了后期,由于国破家亡的政治原因,诗词也偏向了国仇家恨。

四、宋朝“重文轻武”的利弊

利:限制了武将乃至整个官僚体系的权力,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在行军打仗方面得不到有利支持,严重的束缚武将在战场上的发挥,“靖康之耻”爆发之时,满朝文武,居然没有能上战场之人。重文还造成冗官冗员的负面作用,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综合上述观点,唐朝“偃武修文”是吸取隋末灭国教训,不轻易发动战争,并不是说轻视武力,实际上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北方少数民族强权并没有妥协过,一直是用武力征服的他们,甚至做到了“四方来朝”的繁荣局面

宋朝的“重文轻武”与宋太祖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武将是不安定因素,特别是唐末时,军阀割据的局面,让宋代统治者不相信武将,以文官来代替武将处理地方事务,又由于宋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所以诗词文学,达到了空前发展的一个新高潮。

 

为什么东汉光武帝要偃武修文实行以柔治国?

东汉光武帝复兴汉朝,始称光武中兴。他统一全国后,就定下了偃武修文的国策。他执行政策很彻底,太子向他请教军事,他都非常生气。功臣们知道光武帝的心志,都纷纷配合他交出军队,奉还官位,只留邓禹等几人为特进参与朝政。

光武帝为什么这么做?

一方面他是位面之子,是时代的选择,有足够的正统性和代表性,他的出发点是巩固政权,而不想效法秦皇汉武开疆拓土。

另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使然,光武帝比较重视民生,同情百姓,他知道战争对民间的巨大伤害。

再则,光武帝喜好儒术,他想用儒治国,而儒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仁政的。

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人都反对武力,提倡文学,这其实在和平的年间还可以进行下去,如果说在战乱的年结的话,会让一个国家快速的灭亡。

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才能够好好的去发展。所有的事情,才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不断进步。

偃武修文可以取哪些名字
偃武修文的近义词
  • 【发音】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偃武修文的反义词
  • 【发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释】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出处】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