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似曾相识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1.扑入车窗的景色,使我生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处女,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消魂的倩姿。
2.总而言之,面对这种似曾相识的“涨法”,钢厂和贸易商都需要一份淡定。
3.于是,我从纷杂零碎的历史片角中,搜罗着只言片语,想揭开徽州民谣这一庐山真面目,想寻找这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带韵节奏。
4.听得许苗茵正吟诵的,是宋朝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于是接了上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他在西行的路上从不迷失,因为他从不知他要去哪。现在他迷路了,因为他开始感到眼前的事物似曾相识。
6.每次与你相逢,我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我们前世注定,今生才能如此有缘。我不能再等了,我要抓紧你的手,和你一起向前走!’!
7.有一说二本期主持王敏一个时代的结束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凑巧,让你总感觉似曾相识。
8.想问你为何消失得毫无踪迹,将城市分裂成两片岛屿,你在你的故事里扮演自己,我在我的世界里似曾相识。
9.遇见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在前世我们有一段过去,能不能帮我把你忘记,能不能帮我底下对你追寻,或许我能不再想你。
10.近几年,国内的广告制作水平有了长足进展,但广告创意的水准相对偏低,广告"跟风"不减,似曾相识的广告比比皆是。
这个问题特别适合我回答。我前些日子专门就这个问题,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其中的心理过程。
这里我把大概意思说一说。人之所以说感觉似曾相识,是因为大脑中分泌了一种叫共鸣快感的激素。这种激素分泌以后,你就会感觉到豁然开朗,对对对,就是这么这么一回事噢,会产生一种顿悟感,这个顿悟感的形成,有一定条件,但是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你看见了这个事物,和你大脑以前的记忆,经过核对之后,大部分相似的情况下,就会分泌出这种共鸣快感。我说了这个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大脑有时候会出现错误,在没有准确核对的情况下,大脑也会错误的分泌出了这种顿悟激素。于是你就出现_此情此景好像是在哪里发生过一样 的错觉了。下面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地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仔细看一看。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14789464067015176/?app=news_article×tamp=1565537782&req_id=20190811233622010152020033063C6D9&group_id=6714789464067015176
我和我的那个她就有这种感觉。
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我在一个食品公司工作的时候。由于我们穿着工作服,都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就是在我们相遇的那一刻,在我们的眼睛互相对视的那一刻。我感觉到心灵的颤抖,激动。
就在那一瞬间。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看到林黛玉的时候说的那句话,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也就从那一刻起,这双眼睛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就凭这双深情的,多情的眼睛。我一次次的找到她,去诉说我对她的深情。
终于她被我的真情感动。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热恋之中。
我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从科学上讲,似曾相识感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
似曾相识是一种感觉自己身处曾经出现过的某个场景的不确定之感。数秒之内,确信曾经经历过,几乎可以预计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事。然后这种感觉消失,我们重回现实。再多深入解释就很繁锁了,这里就不多作叙述。而且,至今科学解释也不是令人满意!这里就不多说了。随笔学识有限,此文不通处望谅解。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这种感觉像是以前就认识见过,认识了很久的意思。往往这种感觉会比较奇特,说明你们两个人有缘分,让你们在此想见。初次见面感觉似曾相识,对方让你感到很温暖,很有治愈能力,而且很随和,很熟悉的意思。你会觉得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