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20出:“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餐风宿露作谓语、定语;指野外生活。
1.当年红军常常以餐风宿露为乐事。
2.探险者餐风宿露,饱尝艰辛,终于横跨了沙漠(餐风宿露造句。
3.那种餐风宿露的日子,少不了又要过上几天。
4.云天二人强忍仇恨上路,经过半个月餐风宿露地行进,终于到了云台山的地界。
5.稠人广座,挑出惹眼旗帜;餐风宿露,书写快意华章。
6.师傅,我听说神仙们餐风宿露,不要吃五谷杂粮的。
7.随行一个月下来,餐风宿露,身上本有的稚气消磨了许多,身体也渐渐打磨出来。
8.一个人旅行,风餐风宿露,长期的孤独生活,大概在人的体内注入了某种力量!……
9.一路上,说不尽山川险阻、路途艰难、也说不尽忍饥受渴、餐风宿露。
10.通江县有七十余个社办林场,高山挡道,沟壑拦路,从由一个林场到另一个林场,往往要爬山涉水一两天,餐风宿露,忍饥挨饿是免不了的。
此段选自《竹》 李拙 一个画家为了画竹子,花十几年时间去观察竹子,餐风露宿,终于熟悉竹子在四季里的变化,最后画了竹子,其结果是画内的竹子好似人一样有了灵魂,有了情态。
整首诗不仅描写了画家的痴与执,也赞了画的美丽,画的神韵! 最后一句是这首诗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