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震天动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声势极大。
1.龙阳定睛一看,只见白流犹如一直猛虎一般,一掌劈出,天地变色,震天动地。
2.众太平军如同出笼的猛虎向清军冲去,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很快就将还没有形成包围圈的清军冲散并且暂时打开了一个缺口。
3.他把爆竹点燃用力向瀑布抛去,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群山流水呼应,余音回荡,似可释消胸中烦愁,然终于事实无补。
4.看台上的球迷们拼命为我国代表队摇旗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5.巨赏之下必有勇夫,所有的兽人从藏身处凶猛地冲出来了,喊杀声震天动地。
6.一道铁门碰撞的声音珑璁、珑璁、珑璁地传来,震天动地的,雾气很快地弥漫出来,并且冲着他们而来。
7.震天动地过后,两个人又重新的回到了洞窟内,看到了那一脸茫然的农村大叔。
8.临近铁兰心城,张小年听到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血腥味。
9.而此时的凉州西城门外,正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10.两人携手前进,大概行驶三十多里,前方区域能量暴动,沉闷似天雷般的声响震天动地,整片区域伴随狂暴声响摇晃,已经看不见任何鸟兽,宛若蛮荒枯寂之地。
震天动地[zhèntiāndòngdì]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清涌波囊。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
问题中“震天动地”的表述完全正确,没有丝毫问题。这是因为:
1、符合用法规律
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其结构特征鲜明,为:“动宾+动宾”的结构形式。
2、词义表达清楚
“震天动地”形容声响响亮、声势浩大、气势宏伟,震动了天地。
3、词有出处,是成语
“震天动地”是个成语,古代典籍中有例可循。如:
(1)《水经注.河水》中的“涛涌波襄,雷渀电泄,震天动地。”
(2)《晋书.孙楚传》中的“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
以上两句都是例证。
“震天动地”的近义词很多,如:地动山摇、天崩地裂、惊天动地、震天撼地等。
1、一千铁骑大声高喊,声势极大,震天动地。
2、群众的怒吼震天动地。
3、除夕之夜,鞭炮声震天动地,响个不停。
4、除夕之夜,鞭炮声震天动地,响个不停。而此时的凉州西城门外,正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5、顿时,吴浩宁发出一声拥有震天动地的声音。
6、一些小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大事震天动地!
震天动地是形容词,有夸张的成分。在语法上没有比喻词这个概念。
震天动地的意思是,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例句:看台上的球迷们拼命为我国代表队摇旗吶喊,声音震天动地。/改革开放取得震天动地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震天动地”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夸大和夸小两种类型。“震天动地”属于夸张里面的夸大。试想一下,一般人类做出的声音动静再大也难能把天和地都震动起来。用“震天动地”只是想形象的说出声音影响大的程度,增强给人留的印象,并不是真的把天地震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