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志成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因为我们选择了希望而不是恐惧,选择了众志成城而不是纷争不和。
2.要建设好新中国,我们必须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去克服各种困难。
3.1998年长江洪灾,亿万人民众志成城,防止了长江的决口。
4.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5.众志成城,香港当能成为一个首屈一指的数码城市,连结全球。
6.众志成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7.汶川地震,坚强的中国人空前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8.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
9.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衷共济,迎难而上。
10.主公,我等已众志成城,纵关山难越,也必以死继之。
众志成城意思是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反义词: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同床异梦 出处: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译文: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例句: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现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众志成城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