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以身殉国是什么意思

以身殉国是什么意思

以身殉国
  • 以身殉国的读音yǐ shēng xùn guó
  • 以身殉国的繁体以身殉國
  • 以身殉国的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 以身殉国的结构偏正式成语
  • 以身殉国的年代古代成语
以身殉国的解释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以身殉国的出处

南朝 梁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以身殉国的用法

以身殉国作谓语、定语;指为国捐躯。

用以身殉国造句

1.他的夜间生活主要是给那些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以身殉国的士兵的家属写慰问信。

2.在讨论一叶诗的继承时,融道德继承与艺术继承于一体,突出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

3.为了唤起听众的共鸣,卡扎菲还谈到了以身殉国的荣耀,并敦促他的支持者聚集到阿兹亚地区以抗议北约对利比亚的侵略。

名将以身殉国是谁写的?

朱德悼念左权烈士写的。

你怎么样看待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的方式?

因为当时的楚国已经腐败不堪,国君昏昏沉沉,近小人,远贤人。导致国家每况日下,已经无可救药。正如屈原自己所说,别人都昏睡,独有他自己清醒,清醒的人不能同昏睡的人共事。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灭亡在小人手里,所以只有选择投江。

当时的楚国正如上个世纪的苏联一样,官场腐败,贪污盛行,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最终让美国和平演变成功,导致苏联解体,财富被西方国家瓜分。最可恨的是,苏联共产党人竟然向共产党总部开炮!可见苏联共产党昏沉到何种程度。

看看当时的苏联,就可以联想到屈原,屈原投江就是自己已经知道了楚国的未来!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出自陆游那首诗?

《夜泊水村》

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淳熙六年,陆游因为开义仓赈济饥民,受到当权者的反对,被罢职回乡。淳熙九年,陆游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奉祠居家,孤寂无聊,但报国之心一日未灭,便创作了此诗。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请问以身殉国词语和名言还有那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是以身殉国?还是理想的破灭?

一、怀沙自沉

一位满头白发的76岁的老人沿着小道踉跄走来。风声鹤唳,似乎还能听见远处的刀枪撞击声、呐喊声以及让人揪心的呻吟声。原本三湘大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谁知,楚国的灭顶之灾已在眼前。

这位老人便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他坐在汨罗江边痛哭流涕,发出一声粗重的叹息:“唉,整个世界已经浑浊一片,只有我才是清白廉洁的;这么多人都在犯糊涂,只有我才是清醒的。刚刚洗过头的人在戴帽子之前,总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好澡的人在穿衣服时,总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怎能容忍自己高贵洁净的人格,蒙受世俗的尘土和污秽?我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于鱼腹,也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那些尘土和污秽的肆意侵袭!

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面对着汨罗江,屈原吟诵起他不久前创作的那首《怀沙》,之后毅然投江殉国。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二、自沉的意义

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

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

三、屈原的人格精神

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专门写下了屈原《离骚》中的一段诗句,这段诗句也代表屈原了人格精神和爱国主义,也值得与所有朋友共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希特勒为何要“以身殉国”?为何临死还不忘继续战争?

事实上,希特勒是不是真的“以身殉国” 了,至今还有争议。

一般我们所了解的官方说法是,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29日,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在柏林的地堡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用手枪自杀,她妻子爱娃·布劳恩则服氰化钾自尽。他们自杀后,为了避免尸体落入盟军和苏军手中,地堡里的纳粹士兵将尸体焚化。一些历史书上还写得十分生动,讲了士兵如何拿来汽油,如何点燃尸体,云云。

也有说法是,苏军发现了希特勒的尸体后,将其焚烧,掩埋。

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苏联士兵在地下掩体附近发现了疑似希特勒的尸体。

如果说,尸体被汽油焚化过,那么,流传甚广的这张照片就是有问题的——

而且,瞄准太阳穴自杀也好,饮弹也好,弹孔都不应该在脑门心。而谁又会去选择打脑门星这么别扭的自杀方式。

然后,所谓的尸体,是一具经过焚烧的,疑似希特勒的尸体,经过苏联法医,专家鉴定,公布说就是希特勒。这只是苏联专家说而已。因为在战争末期,希特勒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苏,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对立。拿到希特勒尸体,除了象征着对纳粹的征服,象征着胜利,则是招来战败国的恶心。

所以,希特勒是不是死了,从二战结束,美苏开始对立伊始,就成了一个谜。

2009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首席档案主管Василий Кристофоров将军对外宣布,曾有机密文件显示:前苏联克格勃的主管尤里·安德罗波夫,经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层同意,执行代号“The Archives”行动,专门负责销毁希特勒、其妻子爱娃·布劳恩,约瑟夫·戈培尔全家人的遗体,目的是避免其尸身下葬处成为纳粹支持者朝拜的圣地导致纳粹死灰复燃。

这个说法其实有点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都完了,一个个人能够翻起多大风浪?苏联至于对一具尸体这么上赶着折腾么?

苏联人说,希特勒的遗体是在5月2日及5日发现的,这个就和我们所了解的5月8日德国投降这个日期相矛盾。然后根据苏联人的说法,6月苏军将其埋葬于拉特诺镇外的森林中,1946年2月21日,秘密移葬到马格德堡的苏联的军事基地,1970年3月,苏军撤离,将尸体焚烧,丢入毕德瑞兹河,只留下了颚骨和头骨,额骨现存于俄国联邦安全局档案室,而其头骨残骸存于俄国国家档案室。

然而美国考古学家贝兰托尼对苏联保有的,所谓的希特勒的头骨不予承认,说这是女性头盖骨。

说实话这个档案如果要是是真的,能说明两点,第一点,历史书上说的,苏军发现了烧焦的希特勒的尸体,只剩下头骨,这个是一种缪传。

第二点,埋了挖,挖了烧,苏联人还是十分变态的。既然这么变态,那么完全可以为了政治需要,导演场景,编撰说法。

所以,我们今天能从史料里得到的讯息只有这两种说法——

前苏联方面:希特勒被我们烧了,只留下了头骨额骨的残骸。

西方:我们没发现希特勒什么尸体,苏联人扯淡呢,苏联整个这一坨就是扯淡!

如果是苏军,很可能一定要希特勒死,挫骨扬灰。但是盟军就不见的了,留着希特勒,如果他愿意投降的话,那么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纳粹就是对西扩的苏联的最好的制约。二战末期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新的两极世界的格局,他们的最终目标不再是整死希特勒,而是制约共产主义。

很显然,就算苏联掌握了希特勒尸体,面对今天掌握了话语权的西方世界,也是有口难辩的。同时随着苏联后来的动荡解体,事实的真相就更扑朔迷离了。

2017年,一位百岁阿根廷老人宣布他就是希特勒。

阿根廷当局查询资料过后发现,这位老人是1945年持假护照前往阿根廷的,他护照上的名字叫赫尔曼·琼瑟伯格。

当然,就希特勒的健康状况他是不可能长寿的,就他的个性他也不太可能苟延残喘隐姓埋名,但是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二战末期要从德国套到阿根廷是有渠道的。

关于“以身殉国”。其实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他殉的是被他自己搞残的德国。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希特勒是德国人在一战后选出来的,带领德国人成为强盗的人,一个性格张扬,好大喜功的人,肯定巴不得来当这个出头鸟,这种人也经历不起失败,出了事很可能玉石俱焚,但是如果是一个成功的,成熟的政治家,那么一定会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演戏作秀,什么情况下是真的拼命。

从技术上来说,希特勒其实并没有必要去死,完全可以金蝉脱壳地逃到阿根廷。

从性格上说,希特勒应该自杀,但是也不排除他当时逃跑的时候想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或者盟军并不想他死。

而从政治游戏的角度上说,希特勒只是一个政治赌徒,利用时机,暴动,选举上位,然后把德国人送上前线,自己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限的崇拜。

希特勒不是军人贵族,不是商贾巨富,是一个草根,一个玩政治游戏的演员,很多资料显示,他的慷慨激昂的富有煽动性的演讲,也都是专门设计过的,就是在演戏。

那么在最后关头,演戏演爆了,制造一个以身殉国的假象,然后金蝉脱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历史的真相,从来都是扑朔迷离的,只在于环境、时代怎么需要,权力就怎么塑造。

哪位蒙古族爱国英雄于城破之日投水自尽,以身殉国?

爱国名将裕谦,是蒙古族,1841年10月10日(清道光21年8月26日),英国侵略军功陷浙江镇海。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一个与敌浴血奋战的英雄投水自尽,与世长辞。他就是蒙古族爱国英雄裕谦。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有哪些?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定海总兵张朝发、定海知县姚怀祥等

关天培是晚清著名爱国将领,是与林则徐齐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广东任职期间曾经大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全面进攻广东,关天培在清军不派援兵情况下以一己之力拼死抗敌中弹身亡,以身殉国。

良禽择木栖,战国士子就是如此,为何屈原、王燭会以身殉国?

这就是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初!总能把歪理说直!

古人教导我们“良禽择木而栖”。古人也教导我们“一臣不事二主”!

古人教导我们“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古人也教导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古人教导我们“知足常乐”。古人也教导我们不要“不思进取”!

古人教导我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古人还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还说,要“百事孝为先”。可是,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你真要按照古人谚语的说法做事,能把你累死。

我们不推崇屈原,难得要学习汪精卫之流吗?

“良禽择木栖”不适合屈原,当时楚国和秦国是独立的两个诸侯国。秦国的秦人与楚国的楚人可以说是两个民族。面对亡国灭种的为难,屈原投江而死,可以说是难得的忠烈之士。有人可能觉得他太偏激,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是应该被敬仰的。正是这些爱国的人有骨气,华夏才有5000年文明史。

再看汪精卫之流,标榜自己当汉奸是“曲线救国”。其实不是就是“有奶就是娘”吗?翻译成文言文就是汉奸版的“良禽择木栖”!

路有千万条,任你随意走。可是,民族大义不能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不能忘。是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自有公论。

(文|勇战王聊历史)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马士英和一帮明末大臣一样,一群老油条,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私心太重,能力有限,没有战略眼光,对局势认识不清,拥立福藩废柴,无法节制江北四镇,间接害死史可法,还让阮大铖上位,和水太凉那群是政敌,被称为奸臣,主要是身在朝堂,也是从政敌攻击角度说。比如何腾蛟也是这类人,只不过没在朝中。还是堵胤锡算个人物。

以身殉国可以取哪些名字
以身殉国的近义词
  • 【发音】wèi guó juān qū
  • 【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以身殉国的反义词
  • 【发音】gǒu qiě tōu shēng
  • 【解释】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 【出处】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