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
  • 秦晋之好的读音qín jìn zhī hǎo
  • 秦晋之好的繁体秦晉之好
  • 秦晋之好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秦晋之好的结构偏正式成语
  • 秦晋之好的年代古代成语
秦晋之好的解释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秦晋之好的出处

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晋之好的用法

秦晋之好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泛指两家联姻。

秦晋之好的典故

  • 我国在春秋时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互相征伐,争夺霸权,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彼此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甚至发生战争。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用秦晋之好造句

1.他们两个村结下了秦晋之好。 

2.他们两人情投意合愿结为秦晋之好

3.今天大家前来祝贺你们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4.他们两家既然已成秦晋之好,现在一家遇上困难,另一家解囊相助,也是自然的。

5.心想如此便可以和赵兄弟结秦晋之好,做个亲家。

6.鲜于家与主公结成秦晋之好,当是主公一体。

7.而这时,粘有华已与当地一位副局长的女儿结为秦晋之好,生米已煮成熟饭。

8.今日小女出嫁,我魏家与杜家缔结秦晋之好

9.最后,他们终于结为了秦晋之好

10.孙刘两家情同一家;刘使君更与孙将军结秦晋之好

历史上秦晋之好是怎么破灭的?

秦国强势崛起后,秦穆公迎娶晋献公之女,结成政治婚姻。晋大饥,秦送粮,同甘共苦。但秦虎视眈眈,“穆公自将代晋,战于河曲”。

晋发生“骊姫之乱”,夷吾与重耳外逃。夷吾在姐夫秦穆公帮助下,以河西五城为交换条件,回晋为晋惠公。即位后,他拒绝割城予秦。晋饥,购粮于秦,秦许之。越明年,秦饥,晋乘虚攻秦。秦大怒,双方战于韩原。晋惠公被俘,在姐姐求情下才回晋,割河西北城,以太子圉在秦为人质。秦穆公将怀嬴嫁与太子圉,秦晋二次联姻。

晋惠公病笃,太子圉闻讯逃回晋,在父亲死后继位为晋怀公。

“秦怨圉亡去,乃迎公子重耳于楚。”重耳被秦穆公从楚国迎至秦,被迫娶侄儿媳妇怀嬴为妻,秦晋第三次联姻。秦穆公力助重耳回国赶走侄儿,成为晋文公。晋文公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晋迅速强大,并在晋楚城濮之战取胜后成为中原霸主。他曾约秦穆公联手攻郑,但联盟很快破灭,见《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趁晋国丧,派三名大将越过晋国境攻郑,因战略意图被郑国商人弦高识破,本着贼不走空原则,转灭晋盟友滑国。晋遂在秦师归途中的崤山设伏,秦师全军覆没,三名主将被擒。自此,秦晋之好终,两国世仇始。

秦晋之好简要概括?

秦晋之好(ín jìn zhī hǎo)意思是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秦晋之好的典故,分别发生在哪里?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

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有时还出兵对阵,打起仗来。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时却又互相联合,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为何两姓姻亲为秦晋之好,而非秦楚之好?

#西安非遗#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春秋时代,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答应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报酬。哪知夷吾(晋惠公)即位后,并没有信守诺言。  

晋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满。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困难。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气,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以刀兵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  

以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将宗女怀嬴嫁给子圉。但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穆公决定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杀死怀公,即位为君,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才华出众,忠厚谦逊,深得穆公的欢心。从此,秦晋两国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  

“秦晋之好”泛称两姓联姻。

秦晋之好中秦晋指什么地方?

秦晋之好是春秋时期一个典故。

当时的秦国,是现在地址 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河南西部一带,其中都城咸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开始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后来拓展到包括今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的一部分。 直到战国初期三家分晋,晋国才灭亡了。但秦国一直到统一天下。

秦晋之好的秦晋是什么意思?

指春秋时秦、晋两国,因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亦指双方和睦相处

历史中的秦晋之好的典故来自何处?

秦晋之好,必须男女双方家庭结为婚姻关系,这个典故的来源,当然与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政治联姻有关。

秦国和晋国毗邻,随着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到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成为诸侯国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得到了邻国晋国的重视。

晋献公时期,为了加强与秦国的政治交往,他将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从名字可以看出,伯姬肯定是晋献公的长女。正是这个伯姬,为秦晋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献公晚年,因为宠爱骊姬,引发了晋国内部的夺嫡之争。晋献公的嫡长子申生被害,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避祸出逃,骊姬的儿子奚齐,如愿以偿继位登基。

然而,晋国内部矛盾重重,奚齐没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他仅仅即位一个月就被大臣里克弑杀。奚齐死后,大臣荀息拥立了骊姬的妹妹所生之子卓子。里克故技重施,一个月后,再次弑杀卓子!

两个月内,两任国君被杀,君位空缺,大臣们迎归夷吾登基,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前,因害怕国内反对派势力,请秦穆公派兵护送,并作为政治外援,为此他许诺,继位后割地事秦。

不过晋惠公是小人,等他坐稳了江山,绝不承认协约。

不久,晋国发生饥荒,厚颜无耻的晋惠公只好向秦国求援。秦穆公不记前嫌,慷慨解囊,运送大批粮食到晋国,帮晋惠公解了燃眉之急。几年后,秦国遇到了饥荒,于是向晋国求救,晋惠公再次暴露了小人的嘴脸,他不光不借粮,还乘着秦国危机,出兵企图趁火打劫。

结果,老天有眼,晋惠公兵败被俘!秦穆公一怒之下想要杀了这个无耻小人。

伯姬站了出来!她苦苦劝谏秦穆公,为了两国之好,饶过晋惠公。晋惠公也变乖巧了,一边承认错误,一边发誓重修两国之好,并将儿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

秦穆公出于大局考虑,放归晋惠公。为了安抚他,秦穆公还将女儿怀赢嫁给公子圉为妻。

这个公子圉,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也是个小人。当他听说晋惠公病危后,竟然不辞而别,逃离秦国,回家争王位去了!

秦穆公大怒!也很伤心。

后来,公子圉(即晋怀公)不得人心,国内反叛势力悄悄联系重耳,准备发动政变。

重耳回国,路过秦国。秦穆公招待重耳,发现重耳跟晋惠公父子截然不同,心生爱慕,他将怀赢强行嫁给年近古稀的重耳!

重耳没有像晋惠公那样,靠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君位,由此获得了秦穆公的赏识。重耳继位后,秦晋两国在两位国君的主导下,重修友好。

这就是秦晋之好的典故,指代两国通过婚姻,实现友好交往。

其实,靠婚姻维持两国关系是靠不住的,晋惠公父子的表现就明白无误地看清了一点。秦晋之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意思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

现泛指两家联姻。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寰公女儿齐姜,齐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在此后二十年间,又有过两度“秦晋之好”。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两家结亲,常说结成“秦晋之好”的含义是什么?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最宏大的一个时期,总跨度长达400年。其中春秋时期200多年,战国时期约200年。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诸侯争雄”的风云时代,它的复杂、纵横、交织,比三国更深,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一段历史。

风云诡谲、邦国争雄,每个君主的背后都有一串交织着的故事,或谲诈、或雄起、或衰落;每一段时光,都凝萃着智慧,沉淀着文化,或哲思、或感悟、或成败。

以春秋战国事迹为背景,千百年来流传下了数以千计的成语故事。比如:退避三舍、完璧归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等。其中还有一个“秦晋之好”,最是耐人寻味。

在近代,秦晋之好主要指的是男女之间的婚姻。作者记得小时候看到结婚的时候,很多家的对联横批上,都会用到“秦晋之好”这4个字!

看到“秦晋之好”,了解历史的朋友,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种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比如汉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唐朝时,2次与吐蕃联姻;甚至康熙时期,还将蓝琪儿远嫁葛尔丹,以达到政治的目的。

那么,秦晋之好,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烽烟迭起的时代。

纵观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力非常强盛,与楚国,齐国,并成为三大强国。而当时的秦国远处甘肃荒凉之地,非常弱小,中原的几大强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后来,到了秦穆公时期,秦穆公为了与中原结好,就想与当时强大的晋国联姻,于是他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其实,最原本的“秦晋之好”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后来还有更多的秦晋联姻,把这个成语诠释的更加丰富。

话说,晋献公到了晚年,年迈昏庸,要将小儿子立为国君继承人,还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引起朝中动荡。这时候他的另外两个儿子看见形势不妙,分别开始逃亡。

一个叫夷吾的儿子,逃到了梁国;一个叫重耳的儿子,逃到了翟国。重耳大家都很熟悉,他后来登基之后做了晋国的国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动乱平定之后,夷吾脑子比较聪明,就去找秦穆公,他许给秦穆公五座城池,秦穆公保他做了国君,是为晋惠公。等做了国君之后,夷吾却变卦了,没有给秦穆公割让城池。

秦穆公念着晋献公“秦晋之好”的情意没有追究。没过多久,晋国遭灾,找秦国借粮,秦国也慷慨的给他了。可是晋惠公夷吾却不很不厚道。

两年之后,秦国旱灾,晋惠公不但不救,反而出兵攻秦,一场大战,秦军大败晋军,连国君晋惠公也被俘。后来在伯姬公主(秦晋之好嫁过来的公主)的求情下,秦穆公才作罢。

晋惠公回去之后老实了,不仅把以前许诺的城池割让给了秦国,还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后来秦穆公为了笼络太子圉,把自己的女儿坏颖嫁给了他,这也可以算作“秦晋之好”的联姻。

晋惠公死后,秦穆公将太子圉护送回国继位,是为晋怀公。

谁知道太子圉回国后,和他爹年轻时一个脾气,很快就和秦国闹翻了脸,最后老婆也不要了,把怀颖赶回秦国,对秦国来说,这可谓是奇耻大辱。

秦穆公这会真是气的要死!但是也没有办法!这时候有臣子提议:公子重耳还在外边飘着,何不让公子重耳取代了晋怀公的位子呢?

秦穆公一寻思,也是。于是令人找到了重耳,又把怀颖许配给了他,并扶公子重耳登上王位,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从这也可以看出,晋文公的这个机会,可以说真是“捡”回来的!

这一点,我们从年龄上也可以看出来:晋文公受骊姬之乱,在外流亡了19年,做国君时已经61岁了。要不是晋怀公不识大体,惹怒了秦穆公,公子重耳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登基的机会了,历史上也不会有春秋五霸的晋文公了!

读者们,关于“秦晋之好”和“晋文公”的故事,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结婚时,常说的:“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个国家君主几代人互相联姻,他们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达成了资源共享,彼此互为关照,所以现在人常用“秦晋之好”来比喻结婚的双方,表示男女双方以及他们原生家庭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关照,相互扶持,容纳对方。

后来晋国国君之间出现了几次更迭,国内政治出现混乱,秦穆公更是为了两国稳定发展,多次将自己的女儿嫁与晋国的国君,最著名的就是将文赢嫁与流浪在外的重耳,并将重耳护送回国,让他登上晋国君主之位。

虽然两国在联姻期间,偶有龌龊,但是整体还是过得去的,所以现在人仍然沿用“秦晋之好”,用它来比喻结婚的男女。

秦晋之好可以取哪些名字
秦晋之好的近义词
  • 【发音】qín jìn zhī yuán
  • 【解释】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之间世代联姻,关系亲密
  • 【出处】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秦晋之好的反义词
  • 【发音】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释】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