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矫国革俗是什么意思

矫国革俗是什么意思

矫国革俗
  • 矫国革俗的读音jiǎo guó gé sú
  • 矫国革俗的繁体矯國革俗
  • 矫国革俗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矫国革俗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矫国革俗的年代古代成语
矫国革俗的解释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矫国革俗的出处

《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矫国革俗的用法

矫国革俗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孝文帝拓跋宏致力矫国革俗,为何北魏最终仍沦为亡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历史教科书上对孝文帝改革也是多加赞赏。如此功成名就的改革,却导致北魏在二十几年之后就分崩离析,出现这样的结果,引起了后世的深思。

实际上在北魏之后,历朝历代历代的史学家对孝文帝的改革都是褒贬不一,到了近现代学者对孝文帝的改革批评的声音就更多了。

反对的意见主要是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质上是吸收了汉文化的糟粕,祛除了北魏好战的新鲜血液

比如孝文帝仿照魏晋制度,在北魏大兴门阀制度,将国内的官员和百姓分成三六九等,重视豪族而轻平民,这就阻断了北魏吸收人才的途径。同时文化基础本就薄弱的鲜卑贵族,面对这样的荣华富贵缺少自制力,很快就被腐化了,变得贪图富贵,不思进取。还有恢复周礼、时兴儒家礼乐,这对北魏尚武的习俗是极大的破坏,类似这样的改革措施还有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孝文帝多次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却始终不能如意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除了对当时的汉儒有好处之外,对其他各阶层都是一种伤害。这也是为什么北魏之后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再也没有人仿效孝文帝改革了,反而是想方设法不让本民族被汉化,这其实就是对孝文帝改革的一种反思。

矫国革俗可以取哪些名字
矫国革俗的近义词
  • 【发音】jiǎo guó gēng sú
  • 【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 【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