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相提并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学生才疏学浅,先生面壁功深,学生岂敢与先生相提并论?
2.领导为我们开会表情很傲慢,我们必需装出一副很谦虚的样子,同事们也是一种很轻蔑他的心理,我觉得他是领导咱们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3.即便是最好的工作,也无法在和海滩上度过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相提并论。
4.这两篇文章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5.人们把会使用计算机与人生成功相提并论。
6.他们两人背景不同,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7.这两种事物不能相提并论。
8.这两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别就很大,所以不能将它们相提并论。
9.倘若柳公一味效法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
10.两国的策略虽如出一辙,但它们的力量却不可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近义词成语:
混为一谈: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同日而语: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并论的意思就是说两个人一起比较比较优势和短处。
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淡论或看待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
在释义与出处上有所不同。
一、释义不同
1、相提并论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3、同日而语
指相提并论。
二、出处不同
1、相提并论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译文: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这是从宣扬皇上的过失。
2、等量齐观
出处: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译文:托雨露滋润而成,意境可以稍微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把有差别的事物当做一样看待。
3、同日而语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赵策二》:“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译文: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扩展资料
一、相提并论近义词
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自】: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远。”
【译文】:所以圣人一视同仁
二、等量齐观近义词
混为一谈 [ hùn wéi yī tán ]
【解释】: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自】: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译文】:万人一起附和,将这些事情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三、同日而语近义词
一概而论 [ yī gài ér lùn ]
【解释】: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自】: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译文】:而作者怎么可以和古代的圣人, 不加区别同一标准来讨论得失。
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说。论,说,提起。
联系上下文相提并论的意思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相提并论的意思就是说,整篇文章把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找出他们共同的地方,来进行共同的探讨。既然是联系上下文,那吗上下文必定有一定的关联,上文和下文有可能是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转折关系。可以将上下人进行共同的讨论。
两者有区别,是意思的不一样。相提并论,是指两个差别不大问题可以同时摆在一起品头论足进行评论,比如:设备问题和产品问题可以相提并论;与之比肩,是指两个事物或者两个人的水平不分伯仲,可以站在一起,比如:跳水队与之比肩的只能是乒乓球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