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海底捞月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1.海底捞月,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
2.他费尽心机,耍尽手腕,终是海底捞月,一无所获。
3.我们别干海底捞月的事了。
4.你若想获得爵士头衔,简直形同海底捞月.
5.如果你想得到爵士地位的话,那简直是海底捞月了.
6.这刺激程度绝对超过打麻将时的海底捞月。
7.无效进章一直持续到最终巡,天江衣又一次海底捞月跳满。
8.话音未落,徐峰拔身而起,寒光一闪,手中的长剑海底捞月,奔着飞起的黑影扫了过去。
9.叶云飞一上来便用出了太极剑中的海底捞月,直接接下了曹义的攻击。
10.胡车儿一拖缰绳,马匹一声长嘶,猛然摆头,堪堪躲过了张飞的这招海底捞月。
海底捞月的意思很多,现列举如下:
1、海底捞月 (hǎi dǐ lāo yuè),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同时也表示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
2、海底捞月是一种象棋杀法,在残局阶段,双方子力通过拼杀大量损耗,一方剩帅、车、炮三子,另一方剩将、车二子,有炮的一方占据中路,用底线炮打跑对方的车,然后用白脸将取胜。
3、海底捞月,一个围棋术语,本名为黄莺扑蝶又称“黄鹰扑兔”,常用对付二线两扳的手法。要点是下在一线,是比较奇特的杀法。为一种高级的围棋技巧。
4、日本麻将:称“海底摸月”(亦称“海底捞月”),自摸胡除山牌外牌墙上最后一张牌和牌,相当于国标麻将的“妙手回春”。而符合国标麻将规则的“海底捞月”在日本麻将中称为“河底摸鱼”。 5、食谱海底捞月,选料:水发海参200克,熟火腿精薄片肉25克,鸽蛋10只(可用鹌鹑蛋替代)当然成品口感不如鸽蛋糯软、透明。
调料:黄酒2匙,酱油、味精、细盐各少许,高汤或鸡汤500克,麻油少量。 来源:-海底捞月
海底捞月,麻将的一种术语。指快要黄庄时,每位玩家最后抓的一张牌正好是自己要胡的牌称为海底捞月。按摸牌的顺序分牌。 黄庄不是把牌都抓没,要在尾牌数出四落不抓,也就是说这四落牌前面的两落牌(4张)就是玩家“海底捞月”(也叫海捞)的四张牌,每人一张,没有人胡就算黄庄,如果有人杠牌,尾牌出现单张,这一张牌不算,要数出整落的四落牌。
海底捞月是个成语故事,上九天搅月,下五洋捉鳖。
规则:在一个容器内装满水,再往碗中放入10个玻璃珠。游戏者手拿一双筷子向碗中夹珠,以夹起珠子个数计分。(限时分钟)
盲人摸象 :
规则:在黑板上画一个头像,游戏者蒙上双眼,原地转三圈,而后让游戏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贴到合适的位置,视位置合理性给1-10分。
海底捞月,一个围棋术语,本名为黄莺扑蝶又称“黄鹰扑兔”,常用对付二线两扳的手法
海底捞月是一款运动会上趣味游戏。
海底捞月是指打麻将到最后四块牌时自摸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