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摇头晃脑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1.李钰得意地摇头晃脑道诗曰谁怜芳更久,春露到秋风。
2.也有穷困的寒酸秀才,穿着一身带补丁的长衫,面有菜色,手里总是攥着一本皱巴巴的书籍摇头晃脑苦读。
3.大园里人声鼎沸,张铁嘴右手拿着一个惊堂木,在艺坛上摇头晃脑,说到高潮处,场内听客嘻笑怒骂。
4.年轻人右手举杯向月,左手中却拿着一本旧书,眼光不时的向书上瞟一眼,沉思一番,便喝一口酒,看到兴高处,不禁摇头晃脑的连声高叫“好酒,好书!”。
5.正在灶房炊饭的赵雪儿听到屋内一阵阵惊叫,吓得立刻冲进了卧房,看见已经醒来的陈正像是着了魔一般,满脸惊悚,摇头晃脑地尖声惊叫。
6.与双手和脖颈纹丝不动的接球手相比,那些喜欢移动手套或者摇头晃脑的接球手会更容易得到坏球的判罚。
7.有两次我在家里关上门想喊喊嗓子,我女儿从外面听到动静,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哼哼起来,听音乐、听歌她都没有这种奇怪的反应,我一看,赶紧打住。
8.电光火石之间,那战意又如潮水一般褪去,行者看了一眼正摇头晃脑欢喜不尽的康摩言,轻轻合上了眼皮,复又沉沉睡去,仿佛没有察觉那道网扣。
9.从圣路易斯那些神通广大、令人敬畏的非凡人物中,派来了一名侦探。他四处调查,摇头晃脑,看起来颇为不凡,还像他的同行们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10.雷公摇头晃脑道你赢我都费点事,居然十招赢坚盾,你吹吧你就。
摇头晃脑的字面意思是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摇头晃脑”是描写人神态的成语。
摇头晃脑:汉语成语,拼音:yáo tóu huàng nǎo
释义: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白话释义:教他拽拉犁耙,只是摇着头摆脑。
摇头晃脑的近义词
忘乎所以
拼音:wàng hū suǒ yǐ
释义: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白话释义:她倾身陪奉,忘记所用。
扩展资料:
摇头晃脑的反义词
1、道貌岸然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白话释义:外貌严肃正经。
2、一本正经
拼音:yī běn zhèng jīng
释义: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示例:弟弟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好像一名老师。
像习惯说话时摆手 推搡 摇头晃脑可以多参加正规专业大型的演讲比赛对我来说这样会有专门的老师指导训练你仪态台风这些小习惯都会被指正和克服包括吐字 和 表情管理
摇头晃脑和披头散发这两个成语里面都含有头部人身体器官的之一头部,嗯老呢,只是头里面的,不过只有一个词有。
他们⼆⼈商定后便站起⾝来,摇头晃脑地⾛了。
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摇头晃脑,非常可爱。
只见⼀位两鬓斑⽩,鹤发鸡⽪⾝着⽩⾊长衫的⽼者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品着茶。
他⼀⼿端拿着紫砂壶,⼀⼿把玩着朱砂⼿串,摇头晃脑,嘴⾥哼哼唧唧的,好⽣惬意。
摇头晃脑和披头散发共同的特点 :头、脑,头发都是属于身体部分的词语。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 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至乾禅师】。
摇头晃脑:近义词:洋洋得意,自以为是 。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表不整齐。出处:【水浒传】。近义词: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