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东倒西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他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像没吃饭。
2.大地里的玉米被一场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
3.一个喝醉酒的人东倒西歪地走进教堂,然后在忏悔室里坐下来,什么也不说。
4.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5.眨眼间,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窗玻璃,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式。
6.一场大地震把这一带的建筑物震得东倒西歪,危如累卵。
7.人们走累了,东倒西歪地在树下休息。
8.那一群醉鬼东倒西歪地在街上走。
9.一场扼地震把这一带的建筑物震得东倒西歪,危如累卵。
10.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东倒西歪是动词,不是形容词。
这个词语中,倒和歪是中心词,所以它们的词性就决定了整个词的词性,而这两个词都表示人和动物歪斜的动作,都属于动词;所以东倒西歪是动词。
东倒西歪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如:
一个个都东倒西歪(谓语)
把东倒西歪的那些人都抓起来(定语)
地上东倒西歪地醉着一些人(状语)
上智下愚 上漏下湿 上烝下报 上窜下跳 上行下效 上谄下渎 左宜右有 左思右想 左拥右抱 左提右挈 左支右绌 左萦右拂 左辅右弼 左顾右盼 地上天官 地久天长 地坼天崩 地平天成 地老天荒 地角天涯 天昏地暗
勉强可以比喻鹅,鸭子或者企鹅。不过我个人认为比喻那些不太会走路的小动物比较合适。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一窝小鸟从巢里掉出来,在地上东倒西歪的尝试走路,刚出生学习走路的小动物走路摇摇晃晃,不稳。
写字东倒西歪需要看书者处在书法的那个阶段!
初学书法的人或是书法境界不深的人,如果字写的东倒西歪是不成的。而书法能达到登堂入室的水准了,你的书法东倒西歪的,那可能就是艺术的追求了!我说的是可能是艺术的追求了!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人不理解,没有办法,艺术就是这样的!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初始学习艺术一定是规矩的,近乎完美地守规矩,可是达到一定境界后,一定要打破这些规矩的,完美的,你才能步入艺术新的境界!
大家都喜欢说王羲之的书法,有人可能会说王羲之的书法完美!真的完美吗?不是的!你可以看到他把川字的三个竖写得距离不一样,你可以感受他把仁字的中间距离故意拉大,你甚至可以在王羲之的安字笔划中间故意添上多余的一笔,他还有让后人写不出的截笔!这些的书法理念都是在打破完美!
书法没达到一定境界,不要轻易去尝试书法大家的东倒西歪,而当你达到高端境界时,还真的需要东倒西歪,或许,这就是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