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恼羞成怒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鬼子恼羞成怒,转身又扑过来,象圣一个鹞子翻身,摁着鬼子的两肩就翻了过去,鬼子惊吓之余,踉跄倒地。
2.张文魁看到自己又被王清耍笑作弄,一时恼羞成怒,解下腰中的皮带没头没脑地抽打王清,王清左躲右闪地跳着,在屋里和张文魁躲猫猫。
3.于万立恼羞成怒,勃然变色道“宗大少爷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无非是想拉我们下水,叫兄弟们做炮灰!”。
4.这几位贵人恼羞成怒,回去后向李渊大吹枕头风,李渊口虽不言,心里对李世民的好感已大打折扣。
5.那墓碑上残留的大道痕迹似乎是被莫愁恨的试探给惹怒了,猛的将他的两缕神识摧毁廓清,莫愁恨闷哼一声,不但没有恼羞成怒,相反还很高兴。
6.热衷于天才表演的巴西球迷很快就为他的盘带、假动作和虚晃钦慕不已,而这些绝技,连最好的后卫也会恼羞成怒。
7.昨天下午,雷某再次向四川男子索要失款时,四川男子恼羞成怒,行凶伤人。
8.恼羞成怒的日军很快调集重兵,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中国守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力图消灭这支让他们恨得直咬牙根的“支那军”。
9.看见自己的男友当面跟别人调情,她恼羞成怒地拿起水杯往两人泼去。
10.至少,对很多的客户来说就是这么一回事,律所的过度收费使得在经济危机期间这些客户的怨气重重恶化成了恼羞成怒。
题面上的恼羞成怒这个词语当中第一个恼字写错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脑羞成怒,这是一句四字成语,是指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失误后,后悔不已,羞愧难当,转而暴怒,或自责,或迁怒于人。
这是一种情绪失控时的反常表现,最好别理会,让他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比较好!
仅仅形容生气是不准确的,恼羞成怒应该是又羞又气。
恼羞成怒是成语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形容羞愧至极,下不了台而发怒。恼凶成怒并没有这个成语或出处,应该是有的人语文没学好,错别字连篇造成的。所以,这2者没有可比性。
现实与期望极端反差,忍无可忍。
应该是恼羞成怒而不是恼怒成羞。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应该先是羞愧然后这个羞愧由于他人不断地指摘而变得愤怒。
比如,女孩子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开始由于摔得很难看而感到害羞,紧接着看到旁人都在笑话她就开始变得恼怒。所以说是恼羞成怒。
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望风披靡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恼羞成怒,汉语成语,拼音是nǎo xiū chéng nù。意思是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出自《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恼羞成怒。」也作「老羞变怒」、「老羞成怒」、「恼羞变怒」。没有恼凶成怒这个成语吧。
前者是说惹毛了愤怒了,后者是说非常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