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空闲。风景好看;东西好而多;看不过来;或人、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应付。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2.展览大厅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3.家乡的花儿多得数不胜数,让人看着应接不暇。
4.车窗外的风景应接不暇。
5.山路两边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
6.上下左右键控制出脚,层出不穷的指令,让你应接不暇。
7.他家世代都在成都,逢年过节,十行俱下应接不暇。
8.公园里的人,人来人往衣服五颜六色,使人应接不暇。
9.巴金爷爷在参观鸟的天堂时,看着鸟儿应接不暇。
10.火车外的风景让人应接不暇。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令我应接不暇。
一、指代不同
1、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二、出处不同
1、目不暇接:
原文: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白话译文:只看见它们扬起军旗,来回的挥动,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应接不暇:
原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白话译文:从山的背阴之路上经过,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
三、侧重点不同
1、目不暇接:指不需要人主动,只能被动地供人们观赏的东西。
2、应接不暇:表示、主动找来或者似乎主动找来的对象。
应接不暇的近义词:
席不暇暖、应接无暇、疲于奔命、捉襟见肘、目不暇接、接应不暇、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解释
暇: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详细解释
1. 【解释】: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2.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3. 【示例】: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