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天龙的身份向来无往不利,当初连皇甫世家都要三思而行,然而那是正常情况下,如今天龙的威慑已经起不到半点作用。
2.老刘,四大家族不好惹,何况这里还是香港,你,最好三思而行!
3.读书之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考之时:魂飞胆战,醉生梦死。报考之时:潜精积思,三思而行。题名之时:欢天喜地,天之骄子。愿天下学子:报考三思而行,来日金榜题名。
4.伊卡是个老江湖,做事项来三思而行,离落敢来接任务,他就不会把他当小孩看待,饶是小孩,必有过人之处。
5.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两个小家伙千万记得做事情不得莽撞!要三思而行!快去快回!
6.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告急的是三思而行。
7.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对于善于倾听的人,必直言不讳,对于疑心太重的人,理当三思而行,愿你身边有知己能畅所欲言,无小人便不必慎言慎。
8.由于这项工作关系着整个公司在安大略省的长远发展,事关重大,她必须三思而行。
9.凡入山门修真者,结要有随时命丧的准备,圣人不仁,太上无情,修真修道本就是逆天而行,希望你们三思而行之。
10.因此,过去曾经不加考虑将其现金投入美国债券的国外养老基金或中央银行就不得不三思而行。
意思是:经过多次思考才去做某件事,做事中再跟据实际情况思考,这样才可以。
这是孔子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学生问,一件事,想三遍再去做好吗(三思而行)?孔子说,不要想三遍了,只要想两遍就可以了(再思可矣)。
出处:《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当然包括了,无论处境如何,都应该有备无患,盼望和预感都需经三思而行。
试想,孔子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假思索?还是一思?二思?三思?甚至多思?
如果孔子真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他也一定是,至少经过了多少次的思考才得出来的。这样的话,那就是一个矛盾。
什么事情不需要三思而行呢?是指那些你自己很熟悉的事情或者领域,轻车熟路的领域。因为这种事情你做起来经验丰富、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够做到趋利避害。这种事情不加思索就知道怎么干,那何必要三思而后行呢?
什么事情需要三思而行呢?和上面的相反,你不熟悉、没有经验的那些事情,就要必须谨慎考虑、三思而后行了。否则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那几乎不啻于是自取灭亡。或者说你出生牛犊不怕虎,那也是结果难料。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万劫不复。不打无把握之仗,必须三思而后行。
个人拙见。不当之处,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