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1.夏虫不可言冰也!古人对牛弹琴,唐某无意效仿,这感情的事说了你们也不懂。
2.邻居阿姨家的孩子不吃饭,阿姨哄他也不吃,喂他也不吃,阿姨说多了,那"调皮鬼"干脆转过头去,让阿姨在那上演"对牛弹琴",你说气死人不?
3.每当妈妈骂我家的那只大花猫偷吃东西的时候,猫总是东摇摇,西晃晃,根本听不进去。看着妈妈骂得那么起劲,我心想,这不是对牛弹琴嘛!
4.我们班的李阳同学很不讲卫生。为此,我多次写信劝说他注意保护环境,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真是在对牛弹琴啊。
5.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对牛弹琴。
6.上个星期,我让爸爸带我去吃牛扒。我怎么恳求,怎么央求,他根本听不进去,我简直是对牛弹琴。
7.即便是对牛弹琴,有时候也比对人弹琴的效果要好一点,对于那些优雅的古典音乐,牛最差的反应也只是无动于衷,但至少它们不会产生排斥和反感。
8.执迷不悟,朽木难雕!老夫真是对牛弹琴!
9.有时看到儿女回应的冷漠,为人父母的真以为在对牛弹琴。
10.唉!我跟他谈贝多芬,他跟我谈微积分,无非对牛弹琴而已。
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出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的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不仅能作曲还能演奏,而且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
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一首十分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
弹了一阵,老黄牛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应该换个曲调,就换了个流行的小曲儿弹。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了一首最擅长的曲子。 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 低头还是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 就有人劝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事实证明每天给牛听两个小时的音乐可以加大牛的进食量和产奶量,同样对鸡奏乐也能增加鸡的产蛋量。
所以 在现在很多的养殖场里会给饲养的动物经常播放音乐,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动物们甚至也会选择听喜欢的音乐,如果是它们不喜欢的,它们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的状态。听好听的音乐,自然是心情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