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
- 完璧归赵的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 完璧归赵的繁体完璧歸趙
- 完璧归赵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完璧归赵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 完璧归赵的年代古代成语
完璧归赵的解释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完璧归赵的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完璧归赵的用法
完璧归赵的典故
-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用完璧归赵造句
1.完璧归赵:此刻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2.老张,我借你的摄影机,保证明天完璧归赵。
3.丢失的那几尊佛像头已完璧归赵了。
4.国家博物馆的大多数被劫文物都会完璧归赵。
5.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6.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7.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完璧归赵了。
8.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9.同时哈马斯也并没有把以军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完璧归赵。
10.你放心,你那两件东西不久就会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意思是什么?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如何评价“完璧归赵”?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完璧归赵,是蔺相如,一个宦官家的普通门客逆袭成为上大夫的传奇故事。
当时强大的秦王听说著名的“和氏璧”在赵国,就想用十五座城池的假条件骗取“和氏璧”。蔺相如被主人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
蔺相如面对秦王不卑不亢,机智应对,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同时保全了和秦国的关系。
关于蔺相如的成语还有“负荆请罪”,“怒发冲冠”。
完璧归赵典故是什么?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完璧归赵的“完”是什么意思?
完:完好、完整。
璧:完美无瑕的和氏璧。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意为完好地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从秦国带回赵国,借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主人。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主要人物:蔺(lìn)相如,秦王和其他的大臣们。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玉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造句:
1.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2.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完璧归赵。
3.我今天要去舞会,你的帽子借一下,明天一定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什么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蔺相如到了秦国,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喜爱.秦王从没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后来,蔺相如
以和氏有一点小毛病从秦王中骗过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以摔璧威胁。
完璧归赵可以取哪些名字